一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一看文学 > 原始人日记 > 第632章 赏罚分明

第632章 赏罚分明

第632章 赏罚分明 (第2/2页)

相对于盐的稀缺来说,眼下桐油对徐晨的诱惑更大。
  
  毕竟盐已经找到,一年四季都能采掘往外运送,但油桐采收一旦错过时节,就全部落地腐烂了。
  
  因此徐晨让雷把这些来自两个部落的男女俘虏都暂时安顿下来之后,召集羽公族女巫和一群族长首领,还有龙和雷等一群军官开会讨论。
  
  会议内容很简单。
  
  一是如何处置这些蛮人俘虏。
  
  这些人和巴国所有的族群品种都不同,更加野蛮,基本上还处在半蛮化状态,就算按照军功分配回去,基本上也不能与各部落和谐相处,更不可能融合成为新的族员,因此只能就近安置。
  
  二是关于油桐的采摘和运输。
  
  光是这里的盐要运送出去就比较麻烦,若是要把每年几千上万斤的油桐运送出去,就更加麻烦了,按照当前的人力物力和交通状况来说,耗费太大,巴国完全承受不起。
  
  但桐油和金属、盐一样,算得上是战略资源,对巴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,徐晨也不可能放弃采收油桐,因此必须解决好处理方法。
  
  人口安置比较容易,一部分可以留下来建设营地和修路,另一部分干脆放回去,免得部落崩溃。
  
  但油桐采收却是个极大的难题。
  
  想要完全解决最好是就地榨成桐油,运送就要减少至少八成的无效劳动。
  
  但这样就必须在蛮族所在地建造榨油坊,也就是必须安排熟悉榨油的工匠到蛮族住地驻扎下来。
  
  这些蛮族基本上无法正常交流,学习能力也很差,安排的人少了控制不住,人多了又涉及到新的营地建设,人力物力时间消耗很大。
  
  最主要的是,桐油是液体,眼下并无太稳妥的器物进行装运。
  
  陶罐是不行的,那玩意儿很容易碎,一坛油十多斤,送一次路上破个十坛八坛的毫不奇怪,甚至破碎大半都在情理之中,这么大的消耗很容易让人崩溃。
  
  这东西和生漆不一样,因为生漆本来产量就低,就算刺叉族全族长年采收,一年百把斤也就顶天了,用葫芦和竹筒就能解决。
  
  竹筒……
  
  想到油漆和竹筒,徐晨脑海中灵光一闪。
  
  本来他想到的是木桶,但木桶这东西看起来简单但实则做出来很麻烦。
  
  当初车轮和鼓桶做出来忽悠让徐晨耗死了无数脑细胞,虽然最终制作成功,但徐晨一直都不太满意,所有木质器物之中,圆形是最难做的。
  
  而且还要做好密封,一旦漏水,那比陶器损失还大。
  
  但若是竹筒,这个问题似乎就能迎刃而解。
  
  刺叉族附近生长有几百里范围的竹林,这些竹子粗的直径足有尺余,完全能够当水桶使用。
  
  自从徐晨几年前教刺叉族用金属工具开始用竹子制作生活器具之后,这些年刺叉族发展出来很多种用途,如今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,盛水储粮腌菜甚至吃饭喝水都在用,只是没有什么商业价值而已。
  
  若是从刺叉族弄一批大的竹节制作的储存器,运送来装桐油倒是正好。
  
  不过刺叉族还在乌龙江下游两百多里之外,运送到羽公族需要至少八天,再运送到这里又需要五六天,这样一来一去,差不多一个月就没了。
  
  虽然这个时间也不是不能忍受,但徐晨总觉得还是太麻烦了。
  
 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,这一大片地处乌龙江东南岸的原始密林,若是能够找到一条通往乌龙江的合适水路,用船来装运就会更加方便。
  
  想到这里,徐晨让人把地图拿出来,对照上面仔细观看。
  
  这副地图经过几次修正之后,眼下盐矿的位置从东南方向往南偏移了不少,和蒙族盐矿比较接近,而往东南方向,则是大片空白。
  
  徐晨先仔细询问了龙关于这两个蛮族的情况,让后用手拃量之后,将两个部落的大致位置添上去。
  
  这样空白的地图在东南方向,就多出来两个标记。
  
  “这油桐林附近的湖有多大?”看着标注为油桐林的蛮族部落,徐晨问。
  
  龙不知道该怎么形容,想了许久伸出黑乎乎粗糙的大手吭哧说:“很大,骑马跑半圈至少需要拉五泡屎的时间!”
  
  这是什么神鬼形容词?
  
  窜稀和便秘的时间能一样么?
  
  徐晨脸黑,一群男女同时发出嘎嘎嘎嘎的哄笑。
  
  新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