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看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一看文学 > 梦回尼安德特时代 > 六十七、诸王毕后四海一

六十七、诸王毕后四海一

六十七、诸王毕后四海一 (第2/2页)

此外,我一直在思考,西周面临的困局和风险就完全无法解决吗?
  
  一是诸侯国随着血缘等关系疏离后,对王朝中央的离心倾向;二是部分大诸侯国实力增长到接近,乃至超过王朝中央后的“主弱臣强”风险……
  
  脑中不断闪现华夏历朝历代的解决方案,在地图边足足守了数日后,我终于有了定计——
  
  对于第一个困局,我决定按照西周的方式,在封国之后,令所有侯国国君们全体到尼国中央“上班”,出任尼国的高级官员,即丞相、太尉、御史大夫“三公”,以及丞相和御史大夫下辖的大司徒、大司马、大司空、大司农、大司商、大司礼、大司工、大司寇、大司法等“九卿”和太尉下辖的北军、南军和海军“三军统帅”及高级将领,而各个侯国的日常事务则主要由国君指定的“监国”会同贵族们处理,大事则遣人报告尼国国都的国君定夺。这便对尼国的交通状况提出了更高要求,我决定在建城池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后,开始派遣工程队整修道路和码头,并发明马车、牛车(船已经发明了),配齐交通工具,进一步提升交通和通信效率,令国君“遥控”各侯国变得可行。
  
  至于第二个困局……也不难,无非就是周厉王、周宣王他们没有做成的事情,即将土地和人民从各诸侯国夺过来一部分,继续维持王畿对诸侯国的体量优势。这个可以形成制度,规定各侯国未来扩张的方向和面积,当增长到一定地步时(具体可以定得很细,并在侯国尚弱之时便敲定,不怕他反悔),需要将原本靠近王畿的土地、人民和城池贡献给王畿一部分——当然面积要小于侯国新开发、占据的土地,否则他们便没有动力向外扩张了。虽然随着时间推移,部分侯国的势力还是会缓慢增长到同中央平齐,但过程会被拉长很多,且势力强大的国家会大大减少,届时真要出现一个……王朝中央也能联合其他小诸侯国战胜它,从而吞掉或瓜分这个新出现的威胁,直到郡县制、行省制这类非分封制出现。
  
  国家的统治架构既定,我便择日再次召开大同盟会盟,各部落联盟统帅全体到场。
  
  上一次大会盟,我们组建了大同盟,划分了各盟土地和权利义务,拉起了一波建设高潮,令尼安德特族群的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,并击败了北方大敌,争取了短暂的和平。这次,我们将彻底迎来一个成熟的、能够称之为国家的组织诞生。
  
  上次会盟的高台被拓宽了,位置仍在大神山南麓靠近元城的地方。统帅们跟在我身后祭祀尼国诸神和祖先后便分散站立,听着站在我身后的牛飞宣读此次会盟内容:
  
  正式成立尼王国,元甲盟主为国王,组建尼国中央,指导尼国的发展、建设、对外战争等。
  
  各部落联盟成立侯国,按照目前控制的区域建国,承担繁衍人民、鼓励农耕、生息畜产、积蓄物资等职责,努力扩张和建设整个尼国。
  
  尼王国为各侯国共主,需承担规划各国发展、调解各国纠纷等职责,不得欺压凌替侯国。
  
  各侯国重要事务要定期报告中央,国君更迭需尼王国册封、高级官员任命需报中央报备。
  
  其中,侯建的国家为便于区分,统一改为“后”姓——这让我想起了战国时代齐国末代太后的典故,普通的太后都是“后”字直接冠姓,如赵太后、芈太后、吕后、武后等,齐国太后由于姓“后”(其弟名“后胜”),没法称“后后”或者“后太后”,只能取了专属的“君王后”。蒙多部吸收了大圣山盟加入的子民,也单独成立一国,并按照尼安德特姓氏特点改为“蒙”姓,成立蒙国。
  
  最终,新成立的尼国分为严、首、佘、寇、古、海、林、秦、后、崔、卢、山、胡、阳、扈、蒙等16个侯国。元盟的土地和人民成为尼国王畿,元姓成为尼国王族姓氏。
  
  现在,站在会盟台上的便是尼国的国王和全部“诸侯”了,“大同盟”正式成为历史,而尼国这个这个称谓,则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和全部场合,与新生的原始国家同始终。此后,无论斗转星移、日月变迁,大地上轮换了多少国家,尼国的大旗始终如图腾般飘扬在了各大洲新建立的国家、新开发的土地上——就从眼前的木制高台上起始!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,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