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八十二章 扬州城,李白的消息 (第2/2页)
“这一条,在锦衣卫中不一定试用,可能会造成人人自危的现象。”
李瑄摇了摇头。
“臣愚钝……”
如此,廖峥嵘也没有更好的方法。
“锦衣卫不能再固定在某郡某县,要流动起来。最好每隔一年半载,那个县的锦衣卫会更换一批。如果地方出现大奸大恶,锦衣卫不可能全部被腐蚀。”
李瑄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廖峥嵘。
锦衣卫的前身为常平新兵,之前李瑄考虑到士卒的籍贯因素,将老兵们以籍贯分配,在各自的家乡,招揽其他成员。
现在看来,此有利有弊。
常年都是同一批锦衣卫驻扎本县,在无法面临升迁,又或者遇到经济压力的时候,很可能背弃初心。
“至尊的策令,可以试行。”
廖峥嵘认为这样也不错。
不能说绝对,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,净化锦衣卫的队伍。
在天下省郡县不断循环的锦衣卫,会更显得精明强干。
李瑄将具体方案,交由廖峥嵘拟定。
初步则以一年一换,只是以隔壁郡的锦衣卫轮换。
不几日,淮南巡抚萧昕带着淮南省的诸多官吏马不停蹄地从徐州赶来,参见至尊。
在路上,他才知道淮南发生这么大的事情。
这还得了。
萧昕虽然刚任淮南巡抚,但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之前萧昕派人到各个郡巡视,务必将地方的真实情况汇报给他。
但很少有使者会下乡里,只会循规蹈矩地去县衙查账,被淮阴郡的表象所迷惑。
李瑄见到萧昕后,先将前任淮阴太守,也就是现任淮南副巡抚山渟抓起来。
实际上山渟已被萧昕控制。
山渟多次在萧昕面前说淮阴郡的好话。
当淮阴郡出事后,萧昕意识到山渟在欺骗自己。
李瑄只是训斥萧昕一番,念在他只上任不到一年,山川阻隔,并不知情。且刚建立行省制度,朝廷放权半年不到,无法尽详,所以饶恕他一次。
他向萧昕说真实的大唐,在阡陌之上,在乡里之间。
这句话将发表于下一期的《大唐月报》。
不仅令淮南官吏,更令天下想有作为的官吏,多到田间,看看百姓如何耕种粮食的,看看粮食的收成情况,看看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”的艰辛。
更要到乡里走走,看百姓是否吃饱,穿暖。
身为父母官,而百姓却是官吏的衣食父母。不应只在城池的衙门内闷头处理公文。
眼见为实,耳听为虚。
还是以淮阴为例。政绩再漂亮,不过是表象。
民生无小事,看到问题,才能解决问题。
此事以后,无数官吏真正开始步入田间,进入百姓的茅草屋内。
皇帝为表率,一个旷古绝今的时代,拉开序幕……
于十一月中旬,淮阴官吏尽数到案,李瑄下令处死。
圣命所在,不需要到大理寺复核。
行刑的那一日,包括宣泽乡在内的几乎所有乡里,都有百姓徒步到达淮阴城,来观看让他们咬牙切齿的贪官人头落地。
这一次,不仅淮阴令、淮阴太守被处斩,连前任淮阴太守都被问斩。
正义昭昭,日月明朗。
绝不可能让他们活过这个冬天。
在淮阴城外,李瑄亲自担任监斩官。
“斩!”
午时三刻一到,李瑄一声令下。
被斩者有官吏、豪强。
有坦然,有绝望,有恐惧,有悔恨……
有大喊大叫求饶者,有破罐子破摔骂李瑄者……
“噗嗤……”
“噗嗤……”
不论怎么样,他们的宿命于此终结。
一个个头颅在万民的声喝下落地。
百姓们终于因大仇得报而喜悦。
正如李瑄所说,淮阴贪官的首级,是挽回人心的第一步。
接下来就是分发田地,分发豪强的钱财,彻底归拢民心。
官吏重新经营淮阴。
李瑄让萧昕在淮阴城主持统计豪强资产,分发田地之事。
豪强资产为民脂民膏,是剥削百姓而来。
除贱为良不彻底,是朝廷的责任。豪强的所有资产,包括金银珠宝,折算成丝绸、铜钱均分百姓。
当丝绸、钱财、耕地的地契,分配给无地的百姓后,淮阴百姓无不感激涕零。
李瑄顺势免除淮阴百姓两年的一切农田赋税。
淮阴官府的开支,由整个淮南省支撑。
百姓见皇帝亲自伸张正义,不感动是不可能的。
他们觉得,斩恶除奸后,天地都一片宽阔。
待土地分配后,至尊的恩泽,会如清风拂过四海。
淮阴,将留下关于李瑄的传说。
……
龙舟顺着淮水,从临淮到达山阳城。
而李瑄则在万民欢送下,骑着马到达山阳,与裴灵溪汇合。
山阳城虽属于淮阴的郡治,但毕竟是大运河的中枢之一,以荀俅为首的官吏不敢明目张胆,整体容易收拾。
至尊微服私访,惩奸除恶的故事,以极快的速度,传遍大运河水系的沿途,又向内陆扩散。
许多官吏明白至尊的心意,知至尊想看到真实的地方。
不同的官吏,面对李瑄微服私访时的感触不同。
不论如何,更催使地方官吏治理好民生,关爱百姓。
贪得无厌者,迟早会如荀俅、宋鹏程等人一样,人头落地。
十二月,天地一片清寒之时,李瑄下扬州。
扬州城,属于广陵郡,是广陵郡的郡治所,也是江南省的省治,还是广陵都督府的治所。
是当今大唐东部,江南地区最重要的一个城市。
在扬州,手工业、纺织业异常发达,特色鲜明,皆是天下最精湛的技艺。
李瑄在扬州城和扬州城附近郡县、乡里巡视一个月。只有小问题,没有大问题。
并在扬州城过年,与民同乐。
在正月间,李瑄又巡视扬州都督府,检阅一部分留在扬州的兵马,犒赏军队。
当今的江南巡抚为畅崔,之前在岭南修路有功,治郡有方。
李瑄表彰畅崔的能力,又不忘以淮阴的例子,让畅崔引以为戒。
同时,对扬州的工商发展进行指点。
乾元七载,一月下旬,在畅崔的陪同下,李瑄乘舟南下入长江。
逆流而上,前往金陵。
他前往金陵巡视的同时,准备见一个故人。
李白!
没有卷入永王之乱,没有遭受折磨,没有安史之乱的国破山河。
李白在这个时空还活着。
这是天垂怜。
一别二十年,终于再相见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