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4章 太子朱标代天巡查太原,监国地位不稳引发大臣非议 (第1/2页)
朱标的声音带着一丝忧虑,显然对再次发动战争持有保留意见。
朱元璋静静地看着自己的这个大儿子,眼中闪过一丝欣慰,然而更多的还是坚定。
他知道朱标一直以来都以仁爱和宽厚著称,对于战争总是持谨慎态度。
只是这一次,朱元璋必须坚持自己的决定。
只见他缓缓开口道:“太子啊,你可知咱为何要执意北伐?”
朱元璋的目光锐利如鹰,仿佛能穿透人心。
朱标躬身下拜,抱拳说道:“儿臣不知,请父皇明示。”
他的语气诚恳而恭敬,显示出对父亲的尊重。
朱元璋站起身来,背着手走到门前,望着远方的天空。
只见他缓缓说道:“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!
北元一日不灭,我大明便永无宁日!”
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充满了决心和霸气。
殿下众大臣纷纷附和,齐声高呼:“陛下圣明!”
他们的声音整齐而响亮,表达了对皇帝决策的支持。
朱棡站在一旁,默默观察着这一切,心中暗自感叹:“不愧是洪武大帝啊!他的气魄和决断力无人能及。”
他深知朱元璋的决心和战略眼光,也明白这场北伐对于大明的重要性。
尽管朱棡理解朱标的顾虑,但他更相信朱元璋的判断和领导能力。
毕竟就连胡惟庸那种权倾朝野朝野的丞相,都已经被砍了脑袋。
眼下除了太子朱标之外,整个朝堂上已经没有人敢和朱元璋唱反调了。
“咱之前一直听晋王说,太原是个好地方。
可惜山高路远一直没有机会去看看,等过完年之后,太子就代咱过去走走吧。”
朱元璋话音刚落,朝堂上的众大臣便一片哗然。
众所周知朱标权力之大,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:
一、几乎所有大臣都在东宫挂名
历代皇帝为了让太子日后能更好执政,允许他们在一定限度内培养属于自己的班底。
然而绝不能储君和太多的大臣有牵连,否则便会失去信任。
清朝康熙时期,皇八子胤禩本来是皇位的绝佳继承人。
可就是因为朝中太多文武大臣支持胤禩,康熙认为他交通大臣。
不但将其臭骂了一顿,还直接取消了胤禩继承皇位的资格。
在绝大部分的封建王朝,太子交通大臣都是非常严重的,很容易让现任君主寝食难安。
因为太子本身就算潜力股,不出意外日后能够顺利继承皇位。
朝中大臣争先恐后巴结他们,以便将来自己能够加官进爵。
久而久之这些人的心思,就从统治者转移到了太子身上,办事也不会像之前那么尽心。
更严重的是若太子笼络到足够势力,一些人便可能会怂恿他提前夺位。
当初李渊就是因为没限制李世民培植势力,最后导致了“玄武门事变”的发生。
李世民并非太子尚且可以做到这点,更不要说号召力更为强大的储君了。
因此历朝历代的君王都会提防太子,尽可能避免他们过多接触朝中大臣。
然而朱标的待遇却有所不同,几乎所有的朝廷重臣,都曾经在东宫挂职。
李善长兼任东宫少师,徐达兼任东宫少傅,常遇春则兼任太子少保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